政府“牵手”民间努力让每位老人都幸福
2012-12-04 08:49来源:编辑:吴振宇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老有所养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积极应对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系列新部署,不仅表明了党中央对养老问题的关切,也表明了党解决民生热点问题的决心,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总体上来讲,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老年期的基本生活和服务保障问题还比较突出,确保他们晚年享有尊严、体面的生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如是说。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家庭照料功能弱化,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
记者获悉,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发展养老事业。2009年、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短短3年间,两大养老保险均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与此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道,为中国百姓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
在养老服务方面,民政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老年福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加快发展,惠及范围从农村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老人向低收入老年人和全社会老年人拓展。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农村互助养老、农村家庭常年病人托管、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各种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也方兴未艾。日前,《道德与诗歌》联谊会在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举办。诗社成员与敬老院的老人们欢聚一堂,用诗歌表达孝心,弘扬孝道文化。
“老年人不仅是服务的接受者,也是服务的积极参与者、社会舆论引导者、社会文化传播者。我们正探索搭建一种平台,整合、利用好养老机构、企业、老年人自身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各种资源,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精神慰藉等多样化需求。”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说。
根据民政部今年7月份公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国家出台各类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举办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并落实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优惠政策,加大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资金支持。
民政部、财政部近日又下发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导各级政府利用财政资金,采取市场化、契约化方式,面向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购买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参与、代际沟通等内容在内的各类社会工作服务。
专家们认为,这些重要政策的出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积极性。但仍须看到,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国仍是世界上老龄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方面,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现有制度保障水平偏低。另外,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还是空白,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居民养老服务保障问题较突出。
“老龄服务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部门共同努力。”党俊武表示,我们要按照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着眼未来,谋划当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其次,要加快探索构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弥补制度空白。壮大虚拟经济特别是资本经济,为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强大金融支持。此外,要努力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老龄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下一主题:国家卫健委: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 | 上一主题:天津订单式培养 3年培养10万养老护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