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养老信息  >> 养老服务模式趋向互动 激发养老消费从何着手

养老服务模式趋向互动 激发养老消费从何着手 -凯发网

发布时间:2015-03-27   点击率:641

养老服务模式趋向互动 激发养老消费从何着手

2015年3月24日  来源:经济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养老消费为何备受重视?养老消费潜力有多大?如何让“夕阳红”真正变成“朝阳红”?《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及业界人士——

    

养老消费将快速增长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减速换挡时期,满足老年人不断升级的多层次养老需求,既可以改善民生,也将是新的发展引擎

    

在北京市许多老旧小区的单元楼下,随处可见面向老年人的旅游、保健、展销广告。每到周末,北京市大小公园里的如潮“银发”,更是生动地宣告着老龄社会加速到来。

    

到2013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成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社会的革命》一书作者、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从2013年到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情况将发生重要变化,包括:老年人口高龄化日趋严峻、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将越来越高、老年人口子女越来越少、空巢老年人口现象日益普遍、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堪忧等。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海量的老年人口,进而也带来了海量的市场需求。那么,养老消费潜力到底有多大?

    

我国第一部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从2014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未来我国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十二五”之后,特别是2022年以后,将开始迎来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增长的高峰。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秋霖认为,发展养老消费,是立足当前、更谋求长远的选择。从国际经验看,许多国家都在加大发展养老服务的力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减速换挡时期,满足老年人不断升级的多层次养老需求,既可以改善民生,也将是新的发展引擎。

    

党俊武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十分迅猛,2022年之后,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少儿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期。一旦人口的需求结构发生深刻转变,而经济结构调整严重滞后,会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还会付出惨重代价。

    

养老服务模式趋向互动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激发养老消费,从何着手?那就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服务、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领域的互动发展。

    

陈秋霖告诉记者,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其独特性,吃穿住用等消费需求下降,总体消费却在增加。原因在于,老年人的医疗支出是大项。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实现医养结合,充分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

    

在北京市大兴区虹枫老年护养院,记者看到,作为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这里的房间布局按照医院病房的要求设计,护理员与老人同住一室,提供24小时服务,每位老人的床头都有一张健康情况表。内设的医务室配备了从事老年病研究和康复医疗的专业医务人员,可以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及时转。医生、护士、护理员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项服务。

    

虹枫护养院是一所专门照料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达到3700万。全国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联盟秘书长、虹枫老年护养院院长李强告诉记者,“过去养老以救济型为主,现在的养老正在向服务型转变。其中,高龄失能、失智老人,是养老服务中的刚性需求,市场空间很大。”

    

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陈秋霖认为,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服务养老,因此适合居家、社区养老的设施以及智能化设备等产品亟待满足。

    

深圳“守望100”公司ceo师华十分看好智能化养老市场。他认为,我国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意识越来越强。中国是慢性病高发国,许多患者需要在家康复,智能化养老设备可以大大提高养老健康服务效率,有助于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目前,我们正在与深圳联通洽谈智慧家庭项目合作,希望在2015年能为200万老人提供服务,3年内服务1000万老人。”师华说。

    

让老人能消费敢消费

    

针对不同的养老消费群体,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在中国老龄化加速的趋势下,加快老龄金融的创新

    

在看到中国养老产业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也要看到养老产业发展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如何让老年人能消费、敢消费?专家指出,充分释放养老消费潜力,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老龄金融、加大人才培养。

    

李强告诉记者,高龄老人大多有慢性病,有些老人卧床后没有办法去医院看病,但是由于护养院在门诊报销及用药级别上的限制,许多老人难以充分享受到医保待遇,在精力、财力上都加大了负担。正在护理老伴的毕大妈告诉记者,年过九旬的老伴常年卧床,去年因病住院后回到护养院,自己只能多次往返医院取药,很不方便,常年吸氧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陈秋霖认为,发展养老消费的重要基础,是要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医疗是风险性支出,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会对其他消费形成抑制。政府要提供更好的政策和服务,让老百姓有稳定的预期,敢去消费。

    

“养老消费的本质是金融准备,也就是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党俊武说,受老年人口可支配收入水平不高、传统的代际财产转移观念以及鼓励老年人消费的政策支持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老年人的有效消费需求是不足的。

    

他建议,针对不同的养老消费群体,一方面,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建立长期照护制度,为全体居民应对老年期可能的收入、疾病和失能风险创建制度性的费用来源。加大政府投入,为老年人特别是中低收入老年人提供救助。在中国老龄化加速的趋势下,政府没有能力全面干预养老保障,要加快老龄金融的创新。

    

“黑发不知准备早,白首方悔养老迟。”党俊武认为,老年人是一个动态概念,越来越多的中青年需要树立养老新理念,为自己的老年期做好充分的金融准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资本运作来发展老龄产业,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

    

从产业供给来看,当前养老产业存在重老龄服务、轻老龄用品,更淡漠老龄金融的现象。老龄金融的产品形式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老年人群中接受度低,主要还集中在银行储蓄类金融产品上。党俊武建议,借鉴美国和日本经验,结合未来养老服务的需求,应面向40岁至59岁的人口开发储蓄、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房地产等新产品,重点开发综合性的、新型混业经营的老龄金融产品。

    

人才缺乏也是困扰养老服务业的一大难题。老年人护理,特别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需要一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在虹枫老年护养院的“老年痴呆专区”,7名护理员照顾28位老人,护理员的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左右。陈秋霖认为,硬件需要,软件更需要。如今养老发展很大的困难不是缺楼、缺床,是缺少做养老服务和管理的人才。“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因此,要采取积极措施,为养老消费的发展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和积累。”

分享到:


  本文链接:养老服务模式趋向互动 激发养老消费从何着手
  新闻中心  >>  养老信息  >> 养老服务模式趋向互动 激发养老消费从何着手
下一主题:国家卫健委: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 上一主题:国家卫计委:优质护理服务将于年底前覆盖三级医院各病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