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养老信息  >> 悄然兴起的“医养结合”:离你很近 困扰很多

悄然兴起的“医养结合”:离你很近 困扰很多 -凯发网

发布时间:2015-07-02   点击率:596

悄然兴起的“医养结合”:离你很近 困扰很多

2015年6月30日  来源:新华网

 

养老、看病是所有老人绕不开的人生课题。一次次地住院、转院、出院……无休止“折腾”不知让多少家庭和老人深陷疲惫,不堪其苦。

 

有没有既能给老人看病、又能帮着养老的地方?记者近日在安徽、辽宁和上海等地采访发现,一种名为“医养结合”的新模式正在悄然兴起。那么,这种模式离你多远?能走多久?

 

养老看病:“一条龙”模式获青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滨湖医院老年科内,两人间的病房里独立卫生间、悬挂式电视机、落地玻璃窗、红色储物柜等一应俱全,床头分布着各种功能的白色插头和按钮,老人和家属可随时通过按钮呼叫,今年84岁的张建廷和老伴都住在这里。

 

“在别的地方,病看好了就得出院,不舒服了再来住院,有的老同事就一直辗转各大医院。我们年纪大了,不想在各个医院来回跑,也折腾不起,就想有个既能看病、又能养老的地方。”张建廷说。

 

张建廷所在的滨湖医院老年科于2010年正式运行,该科设立“托护养老”和“医保住院”两种管理路径。“医”,即入院老人需要疾病诊疗,进入“老年科住院病人”信息系统,按照“医保住院”管理路径进行住院管理。“养”,即为“托老”模式,进入“老年护理院”信息系统,享受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不纳入医保报销。“医”“养”互换时仅切换信息和管理路径,改变床头标识,无须搬移床位。

 

如今,滨湖医院老年科已开设5个医养结合病区,开放床位数236张,其服务对象已辐射省内外,吸引了上海、江苏等地老人入住。

 

辽宁省大连市目前也在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大连市中山区桂林养护院一楼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五楼是养护院。“养护院共有115张床位,现在已经住满了。”院长周淑媛说,老人在这里连同吃饭、床位、生活护理等每个月需3000多元。如果需要治疗,可办理家庭病床,用医保卡支付,最长时间两个月。楼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有七八个全科医生,b超、x光、心电图等设备相对齐全。

 

一些地方还在探索机构养老内设医疗机构的医养结合新模式。目前,上海市660多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130余家,提出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申请要求的103家,已全部纳入医保。

 

困扰多多:看着很“美”行路“难”

 

尽管医养结合受到社会各界欢迎,有的甚至“一位难求”,但目前运行仍面临不少成长中的“烦恼”。

 

——身份难界定。“医养结合过程中最大的困惑在于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标准,不知道应该怎么发展。”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滨湖医院老年科主任陈雪羚回忆,2010年开办老年科之初,希望能领一个养老机构的证,用医疗和养老的双重身份经营。经过申请,拿到了社会福利机构批准的证书。但该证书到期想再续办时,却因没有相关政策不能续办,最后通过物价部门作为“特需服务”才能合法收费。

 

——市场供需脱节。大连金石滩医院副院长戴经跃说,医养结合是系统工程,国家探索这条路是要解决就医难、养老难问题,所以医养结合非常急迫。但现实情况是,大量高端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大量的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被闲置。目前,许多慢性病、退行性疾病患者需要康复治疗,但市场需求与供给脱节,服务设施不足,全科医生不足。

 

——标准难统一。医养结合监管主体涉及民政、医保、卫生等多个部门,一位基层民政部门负责人说,以评估标准为例,民政与卫生部门各有一套护理等级分级制度,卫生部门的标准以身体健康水平为基准判断进护理院,民政的标准以生活照护水平为基准判断进养老院,对不同水平的老人进入不同的轮候区,这就造成了同一名老人,按不同的体系评估后,进入不同的机构享受的待遇是不同的。

 

——专业人员缺失。当前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的护理员集中在40—50年龄段,学历大多在初中以下,多数来自农村,年轻人普遍缺乏。上海市闵行区民政局副局长蔡秀兰说,区内养老院护理员50岁以上的占了80%。

 

来自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只有10余所院校设有养老护理专业,难以满足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且培养也多侧重于技能实操,缺乏学历和学位教育,难以满足市场对复合型养老管理人才的需求。

 

面对期待:现实难题“怎么破”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近期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指出,我国家庭发展变化突出表现之一是城乡养老照护和医养结合需求较大。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调研结果显示,深度老龄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徽省最显著的基本省情,并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阶段。2013年,安徽省失能半失能老人突破200万人,2030年将达400万人,对医养结合的需求急剧增加。对养老床位需求增加,而现有养老床位不足30万张,护理人才需求也急剧增加。

 

“消除医养结合‘烦恼’迫在眉睫。”业内人士呼吁,国家能明确是否提倡、鼓励医养结合的发展方向,明确机构的性质、发证单位、运营规章,并予以支持。在护理、医疗、病人准入等方面,国家应出台统一明确、操作性强的标准或评价体系。在所有的医疗网点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将医疗和养老信息打通。

 

安徽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张振粤认为,老年人大多是慢性病,需长期住院,医疗、护理费用都要考虑,而在现有医疗保险制度下,往往承担不起高昂费用。为此,应完善相关医保制度,尤其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从医保制度上对医养结合进行制度设计,才能保障医养结合顺利运行。

 

“健全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张欢等建议,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要分类、分层、分阶段,应引导更多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同时提高分布在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素质,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医护水平,也可将“4050”人员培训为护理员,建立医卫养老服务人才培训长效机制。

分享到:


  本文链接:悄然兴起的“医养结合”:离你很近 困扰很多
  新闻中心  >>  养老信息  >> 悄然兴起的“医养结合”:离你很近 困扰很多
下一主题:国家卫健委: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 上一主题:国家卫计委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