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养老信息  >> “互联网+医疗”创新应多做加法少做减法

“互联网+医疗”创新应多做加法少做减法 -凯发网

发布时间:2015-11-19   点击率:716

“互联网+医疗”创新应多做加法少做减法

2015年11月17日  来源:搜狐健康

 

2015年是中国移动医疗的爆发元年,几乎每天都会有五六款新产品上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至今年底国内市场上出现的移动医疗类、医药类、健康类、保健类app将达到6000种。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大热,也迅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互联网医疗企业发生的融资案例共计103起,披露融资额141790.09万美元。近日又有两家送药类app已经拿到a轮6千万融资。

在这个钞票满天飞的时代,很多人拿着别的行业的服务模式,套用在医疗健康行业中,根本无视医疗服务的本质,一味追求利益自然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首先,拿最近大热的药品配送到家来说,例如药品配送类产品有叮当快药、快方送药、药给力等等,只是模仿外卖到家、货品到家的模式,将药品当做货品来搬运,产品之间几乎没有差异。每家只是强调药品配送有多么快,无论是一小时、半小时还是28分钟,都在和消费者玩宣传游戏,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其次,“重度”是医疗服务的特点。“重度”代表着专业性高,消费者在生病时会选择直接到医院或药店,与医生或药剂师面对面沟通,获得专业的医疗服务,这就意味着消费者生病时第一需要的是专业的医疗人员,而不是一个快递员。

那么,医疗的核心是什么?

第一、医疗诊治的核心在于“面对面”。

对于疾病的诊断,西医强调化验检查,中医强调望闻问切,没有面对面的观察和交流,就根本无法对患者的疾病做出精确判断。这也就有了2014年卫计委出台的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第三方机构可以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平台,但不能直接开展服务。”

在线问诊产品应该最大化发挥出互联网便于沟通的特性,重点在于搭建医生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桥梁,优化诊疗流程,高效的管理患者健康,让双方达成长期关系。诊疗还是必须放在线下进行的,国家出台政策明令禁止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个领域内,杏仁医生是一位佼佼者,其为医生提供了高效的行医工具,为患者提供了便利的诊后管理。杏仁医生获得推举的原因,在于真正为医生和患者解决了问题,可以看出互联网医疗产品只有把“面对面”的服务做到极致,才是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

第二、药品不是货物,不应该被快递配送。

药品属于特殊性质的商品,药品的运送和使用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日常生小病时,大多数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来判断和选择药品,那么这种自测用药的行为本身存在很大的用药隐患。在没有专业的医生或药剂师指导下,对于自身病症的判断往往会有很大偏差,草率用药严重时可能会拖延病情,耽误治疗。目前市场所有的药品服务产品都偏离了轨道,一味追求送药速度方面的比拼,这对于用户来说最重要的。

第三、药店不应该透支自己的未来。

传统药店有着历史积累的经营优势和对药品的把控能力,消费者在长期的生活中早已习惯药店购买药品,面对面的买药可以获得药剂师的专业药品指导。而移动医疗进入后立即扮演 “颠覆者”的角色,近日有新闻报道,有几家送药app产品杀入药品服务领域,其商业模式都是与药店合作,消费者手机下单,然后由平台快递人员送药上门。笔者采访了一位移动医疗业内人士得知,这种商业模式从客户沟通到配送,全都由平台方完成,将消费者完全与药店隔离开来,药店完全沦陷为药品采购仓库,这种模式对传统药店来说就是“温水煮青蛙”,表面上药店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一些额外的营业额,但是长此已久,药店周围的客源全部转化到平台上,而平台在拥有大量用户后就可以抛弃药店,自建药品仓库,那个时候药店迎来的将是“兔死狗烹”的下场。

在“互联网+”大热的今天,少点生搬硬套,多点加法,“多赢”才是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之道。

分享到:


  本文链接:“互联网+医疗”创新应多做加法少做减法
  新闻中心  >>  养老信息  >> “互联网+医疗”创新应多做加法少做减法
下一主题:国家卫健委: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 上一主题: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医养结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