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4日 来源:健康界
身处医疗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时代洪流,医院管理者,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医疗改革的重要执行者,也是医院管理与时俱进的引领者;既能洞悉政策内涵和导向,也深谙医务人员的酸甜苦辣。
健康界整理了2019年全国两会中医院管理者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看看他们在关心什么。
提高医生待遇
调动医生参与医改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北院(福建省老年医院)副院长侯建明今年带来“关于改善医院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医生参与医改积极性”的提案。
侯建明表示,目前提倡考核的医务性收入的做法虽然比以往考核药占比有进步,但对医生劳务成本的测算还不够合理,没有考虑科室间的差异和疾病疑难程度,不能反映医疗服务的真实面貌,更没有反映出内科、儿科这类主要靠查房和看门诊的科室医务人员价值。他建议,要调整目前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提高挂号费、诊疗费、会诊费、查房费等项目价格。
他还提议,要加大医务人员在规培、进修和深造时的经济和生活上的补助。“医院要视医务人员的利益高于一切,让医务人员在医院有归属感。”
改善医生执业环境
一边是医荒,一边是医科学生流失率和医生流失率居高不下,为何“近半医生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医”?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认为,如何让更多人愿意学医,愿意从医,值得全社会关注。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陈鑫提交了《改善医生执业环境,培养更多优质临床医生》的议案。陈鑫建议,多部门联手,改善医生执业环境。首先让医生执业有安全感,医生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相关部门和医院要为医生提供安全的诊疗环境,及时、依法处置医患矛盾,让医生基本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诊治病人。与此同时,要进一步理顺医疗价格,让医疗服务的价值得到合理体现。
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任红建议,要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使之真正回归公益,特别是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要持续加大投入。在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工作要有机制性创新,才能真正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任务落到实处。
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
制定相关技术准入、监管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唐金海认为,新科技一定会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使优质学科、技术力量强的专科,通过网络技术提高看病接诊的效率。”不过,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譬如“准入无门槛、技术无标准、监管无制度”等问题,因此他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技术准入及监管标准,加强对网络医院、远程医疗、虚拟技术、人工智能等医疗行为进行监管,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积极拥抱5g技术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利用5g技术实施了全球首例远程外科手术的消息引起医疗圈的广泛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远程医疗”“5g”成为被热议的高频词。
全国人大代表、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和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均提到了医院对接5g技术后发生的改变。
蔡秀军建议,尽快打通各大医院信息的互联互通,让群众在辗转各医院间不用再重复做检查,解决看病烦的问题。
提高医保保障水平
提高医保大病救治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任红建议,除了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还要注重对肝炎、结核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继续提升医保投入特别是大病救治水平,扩大降低药品价格的范围,使救命药、救急药真正很能用得起,用得早,用得好。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说,“越是罕见病越无助,医保就是要保这些人”。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建议,对于药企来说,罕见病药物的利润少,应该从国家层面给予支持。“医保像就业一样,应该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提高门诊就医的报销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徐凤芹指出,门诊报销比例过低或不予报销,导致了很多患者“小病大治”,很多本可以在门诊治疗的疾病,患者为了能报销、多报销,就要求住院治疗,不仅大大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导致医保基金的浪费;与此同时,还会让很多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有病不治。“有些小病在门诊就能解决,但因为不能报销,有些患者有病不去看,结果小病拖成大病,最终因病返贫。”对此,徐凤芹建议,医保相关部门应适当提高门诊就医的报销比例,扩大门诊就医报销范围,从而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眼下,国内各家高校纷纷筹建医学院。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葛均波担心,医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仅靠地方医学院、民办医学高校扩招、提升数量,并不能很好地兼顾质量,其医学专业本专科毕业很难达到医疗机构用人要求。他建议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从医疗机构的根本需求出发,加强监管,建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与医疗行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机制,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为基层培养医疗人才
李为民认为,边远基层的治疗手段落后,问题的症结在于骨干医疗人才匮乏。虽然支援的医生并不少,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如果不解决“造血问题”,当援助医生离开之后,当地的医疗水平并不能得到实质上的改变。
李为民表示,今年他将继续关注基层医疗的相关问题,特别是人才培养与人才评价的话题,期待有更好的政策来支持,让基层医院能够建起人才“蓄水池”,让当地的患者享受到与三级医院同样的医疗水平。
加强乡村医疗建设
织好农民健康保障网底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把视角聚向村医和乡村卫生服务。他指出,基层卫生设施网络建设,主要体现在县、乡、村三方面,而村医、村卫生室是基层卫生网络建设的网底。但有的村卫生室条件较差,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样”,村医的待遇也较低。此外,村医短缺和准入门槛低,也是村级卫生室普遍存在的问题。赵家军呼吁,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同时把村医待遇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织好农民健康保障网底。
提升保障村医待遇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同样关注乡村医生水平的提升和待遇的保障问题。他表示,尽管国家每年颁布大量的扶植政策用来解决村医的待遇问题,但从实际落地情况来看,乡村医生到手工资和其最低期望值之间仍有差距。他指出,要守住居民的健康,守住基层网底这道防线,首先得用待遇留住人才,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提升。
扶持中医发展
明确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范围
“中西医结合是党和国家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执业类别一直不明确,使得中西医结合人才在综合医院执业受到多重阻碍。”徐凤芹认为,这也成为影响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瓶颈。徐凤芹通过调研发现,很多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人毕业后,不仅就业范围窄,从业也面临诸多困难。
因此,徐凤芹希望,能够重新修改出台《关于中医类别(含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的管理办法》,从国家层面规定,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按照规定注册后,可在西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临床科室执业,并按照注册范围开展相应诊疗服务,合法从事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专业,从而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让更多患者受益。
中医医院要更像“中医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提出:中医医院不同于西医综合医院,在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各家院属医院,应注重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促使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唐旭东说,中医医院要更像“中医院”,不要跟西医综合医院比手术、比规模;在政策制定上、方法选择上要充分尊重中医药规律。例如,在绩效考核中,以drgs(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数据为基础的考核体系,目前在很多西医医院使用,有些中医医院也在试用。drgs数据的内涵主要是疾病的复杂程度、消耗的人财物资源数量,但是中医医院和西医医院的诊疗方法和诊治手段不同,中医疾病的复杂危重程度也和西医医院不同,用同一套drgs考核体系,显然不妥。
加强儿科体系建设
建立符合儿科特点的绩效分配
“儿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儿童疾病存在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操作难度大等特点,和其他临床科室相比,儿科工作琐碎、收入低,许多人都不愿意干。”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表示。
周崇臣建议,加大对儿科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落实工作的督导检查,调整后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动国家政策落地;国家出台政策,建立符合儿科特点的绩效分配内部机制,真正落实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在各类医院重大考核评审中增加儿科薪酬专项考核指标。同时,进一步改善儿科执业环境,增强儿科执业认同感,提升儿科岗位吸引力。
免除儿科医学生学杂费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儿科医生资源配置与医疗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建议儿科医学生的培养方式可以参照师范类学生模式,免除大学期间的学杂费。
下一主题:国家卫健委: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 | 上一主题:国家医保局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