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 来源:动脉网
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卫健委按照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应涵盖的基本服务内容,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环境,确定5个类别共17个评估项目。
3天后的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信息化质控与智慧医院建设工作有关情况举行了专场发布会。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智慧医院建设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周建新对智慧医院的建设目的、定义和内涵作了深刻解读。以下为动脉网(公众号:vcbeat)根据中国网现场速记整理的要点:
一、智慧医院建设的目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科技改变生活,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卫生健康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医疗相融合,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互联网+”的重要决策部署,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推动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全面评估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统一病案凯发网首页的书写规范、疾病分类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医学名词术语,编译并印发了《国际疾病分类与代码系统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文版》,努力实现临床数据规范化管理的“四统一”。
二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当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互联网+药学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出台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推动医院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提升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四是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管理。卫健委建设了全国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注册系统、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平台等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了医疗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流程更便捷。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候诊提醒、院内导航、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划价缴费、健康教育等服务,努力做到了“四个减少”:患者往返医院次数减少,在医院内的重复排队减少,门诊全程候诊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减少。
二是服务更高效。医疗机构通过应用移动医疗app,让“指尖上的医疗服务”变成现实。医务人员使用移动查房、移动医嘱、移动护理设备和智能化、动态无线监控设备,减少了医疗服务的空间限制。在诊疗过程中使用语音输入病历、综合预警提醒、智能化诊疗决策支持,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
三是管理更精细。目前,很多医院通过建立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智能被服管理系统、智能设备监控系统、智能能源管控系统等,实现了工作流程的闭环管理,相当于配备“智慧管家”,提高了医院管理的科学水平。
总体而言,我国医疗服务发展正处在从“信息化”向“智慧化”过渡的关键阶段,为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优化区域间医疗资源配置,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下一步,卫健委将继续推动卫生健康领域信息化发展,加强相关政策研究,挖掘、宣传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在建国70周年之际,努力将信息化和智慧医院建设打造成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智慧医院的范围:“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
智慧医院”这个概念在全球提出来大概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全球各个医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把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用在医疗服务的各个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全球基本同步。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印发的关于医院智慧服务分级的评估标准。重点首先是明确什么是智慧医院,智慧医院的定义和内涵。这10年来,大家在探索过程中,各自的侧重点和方向不一样。所以首先要统一认识,到底什么叫智慧医院,是不是只有用了可穿戴设备就是智慧医院,用了互联网技术、开展了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就是智慧医院,需要把范围先给圈定。卫健委圈定的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三大领域:
第一个领域,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的建设,这项工作在2010年开始就已经在全国推进。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也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进行分级,通过分级来引导。仅仅是计算机录入病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还要看医生录入的电子病历和影像、检验等其他系统是否有互联互通。所以概括起来叫智慧医疗,给医务人员使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
第二个领域,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进到很多医院的大门,能看到一体机、自助机,包括现在用的手机结算、预约挂号、预约诊疗、信息提醒,以及衍生的停车信息的推送、提示等服务,这些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让患者更加方便和快捷。
第三个领域,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最早医院管理系统是his系统,现在面向医院管理的系统有很多,包括财务、结算、物资管理等,涉及医院里大量的药品、耗材、检验试剂的管理,还有医疗废弃物,以及患者被服等物资管理,甚至包括医院后勤的水电气管理等。医院精细化管理很重要的一条是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每一个医生用他的手机,在办公室的电脑就可以看到全院的运转效果。以oa办公系统为例,这一领域就是基于医院精细化的信息化管理。
另外,卫健委今年还要对医院智慧服务进行分级管理。电子病历现在是0-8级,智慧服务则是0-5级。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高投入领域,设计理念不一样,投入产出比往往有着巨大差异。所以分级管理要发挥它的指挥棒的作用,让医院能够把有限的资金发挥到最大的效益,把医院各个智慧环节都能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另外,在医院以外,今年要在100个城市开展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卫健委要把这一套智慧的“互联网+”的手段,引用到医联体当中。要在100个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在医联体内部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远程医疗系统、会诊系统、教育系统、双向转诊系统。真正意义上探索实现患者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上级医院就诊,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让医联体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一体化的诊疗服务。
三、智慧医院的范本:天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医管局等部门的指导下,天坛医院确定了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以患者为中心,建设一家智慧医院的理念和方向。
在天坛医院科研楼的二层有一个峰值运算速度达到每秒375万亿次浮点运算的超算中心。医院搭建了基于云技术的数据分析平台、医联体信息平台。利用覆盖全院的无线网络,医院把物联网技术与医疗流程紧密结合,并根据实际需求随时扩展。医院服务器采用存储虚拟化技术,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稳定,这些都是“智慧医院”的基础。
对于患者而言,走进天坛医院的大门,遇见的就是各种“黑科技”。比如门诊全流程自助服务,从购买病例本到挂号、取号,再到就诊、检查、打印报告,再到取药、打印发票,患者全程只需要在各种机器上扫码,系统就会自动为患者预约时间,只需到这个时间到相应的地点等待叫号即可,基本告别了过去长时间排队的情况。
再比如,患者只需要手机“摇一摇”,覆盖全院的智能导航系统就会自动规划出合适的路线,精确度以米来计算。为了照顾使用电子设备不太熟悉的老年人,医院还在自助服务区、门诊大厅安排了大量的志愿者,为患者提供人工服务。
在医院病房里,每位患者床头都有一个pad。这套智慧病房床旁交互系统不但能为住院患者提供数字电视等娱乐功能,患者还可以实时查询本人病历、预约检查、营养膳食订餐等。应用物联网技术,还能实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患者的医嘱、输液的进展、服药提醒等信息,实时显示在护士站的大屏上。患者一旦离开床位时间过长,护士站也会马上接到系统警报,防止患者出现摔倒、晕倒等事故。
应用这些“黑科技”,医院还实现了诸如婴儿防盗、医疗质量控制、防范打击“号贩子”等功能。同时医院还探索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医疗实践。例如全球首款神经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biomind,可以在3-5秒内自动书写出结构化的诊断报告;还有血管内介入手术机器人、骨骼穿戴机器人以及医用ai机器人等,很快都会实现研发和转化。
在医院的精细化运营管理方面,天坛医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医院把楼宇自控、安防、消防、建筑运行、医疗运行等信息集成到智能平台,实现系统间统筹联动。在后勤管理方面,医院的电梯运行、照明、灌溉等系统,也全部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到了一起,实现智能化的高效管理、安全服务。天坛医院的智能还体现在信息化系统对医院运营的综合测算和分析,为医院运营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近期,天坛医院又推了一个新的便民服务措施。利用京医通平台,慢病患者复诊时可以预约到上一次看诊的大夫,这样就避免了每次来看病都得面对不同的医生,反复询问病史,既不熟悉病情,又耽误时间。这样一来,就满足了患者连续就医的需求。
北京天坛医院整体搬迁已近半年,医院系统运行平稳顺畅,智慧系统在患者服务、医院运行等方面均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初步实现了建设智慧医院的初衷,为患者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
下一主题:国家卫健委: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 | 上一主题: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启动 国家医保局指明“进出”原则 |